第四百八十一章 为标点赋予意义-《重生光影年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《航线》获得第五十八届米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配乐以及最佳编剧四项提名。

    服装以及美工没有提名,金球原本就没有这些奖项。

    《卧虎藏龙》表现也不错,获得最佳外语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配乐三项提名。

    金球奖项比较少,不到奥斯卡一半,一部电影能获得三、四项提名就已经算是大热门。

    两部电影都没有演员入围,苏长青和发哥的表演未获金球奖认可。

    “什么金球,瞎了狗眼的混球,不提我也就算了,至少应该提名发哥吧?”

    港片时代发哥是苏长青的偶像,他在《卧虎藏龙》里的表现的确很好,这是他距离国际知名奖项最近的一次,错过了真有些遗憾。

    《航线》公映四天来,风评越来越高,各种深刻解读渐渐发表,如同鲜藕被从淤泥里挖出来。

    这部电影毕竟是世界首屈一指大导演的作品,看,怎么可能仅仅是爱情片、冒险片,不懂可不行,必须得把内涵挖掘出来。

    所以就像苏长青出了道题,给了大家展现水平的机会,这几天影评人们展开想象,恨不得把标点符号都赋予特别的意义。

    其实从《僵尸之地》和《猫鼠游戏》开始就有这个趋势,明明是商业片却非要解读出许多价值和思考,令苏长青俨然成了哲人。

    这也算是笔杆子们的行业惯性,读者有需求就得写,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切入角度尽可能刁钻,就像苏长青读书时学习闰土朋友的文章。

    《被忽视的历史,〈航线〉在说什么故事?》

    《海洋意识复苏,东方古老文明微妙转向》

    《大航海催生工业化,彰显自信航线》

    《重塑审美价值,苏长青展示雄心》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光看这些标题就能感受到虔诚,苏长青很舒服很欣慰。

    过度解读有利有弊,不过现在显然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另外提及郑和的文章越来越多,西方人对航海家的崇敬无以伦比,影评之外甚至有学者写了专门的介绍文章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