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对于大明的经济恢复,二十年后的恐怖式发展,贡献了无数的劳动人口。 也是因为真正实现了摆脱粮食问题,百姓堪堪吃饱的日子一去不返,大明朝廷的田亩税虽是一降再降,但朝廷每年收的粮税。 依然不低于五千万石,而每年的储备粮,从市面上收购补额达到一万万石,将往年的陈粮卖到民间。 以保证大明朝廷在应对任何灾难的时候,都可以迅速调拨粮食。 哪怕三年减产,大明也一样可以让百姓吃饱。 自那以后,大明对周边部落邦国的控制,渐渐转换为粮食上的控制,特别是对东察哈台以及漠北草原诸部。 只要听话,就能买到粮食,不听话?那你来抢吧。 若不是大明这个时期真的太尴尬,北方冷的不堪入目,方世玉早就扩大漠南草原的战果,移民发展关外的畜牧业了 使臣微微一怔,看着杨寓道:“首辅大老爷,此乃荒谬之言啊!” “荒谬吗?那哈密是怎么回事?东察哈台在玉门屯兵超过三万,是想冲过玉门,突破嘉谷关吗?” 杨寓作为内阁首辅,虽然他没有兵权,甚至对于军事,他只有建议权,没有投票权,但毕竟他是大明朝廷继废除三省后,第一个内阁首辅,执掌中央内政大权的首辅。 对于军事行动,自然还是知道的。 使臣连忙跪下道:“大老爷,不是这样的,我邦同那漠北草原的鞑靼,瓦剌,诸多部落都有世仇,自从我们率先兑换宝钞储备。” 从大明购买粮食,以活子民人口,他们时常会来骚扰,玉门虽是大明边城之地,但也是我邦同鞑靼的交接处。” “外使若是有幸,能购回粮食,尚且需要军队护送,才能将粮食安全的送回去。” 使者一脸惊恐的表情,跪在红毯上,磕头如捣蒜般,可不见后世他邦使臣对华夏那般无礼。 “哦?那倒是本官疏忽了,但是朝廷的定额不能变,三十万石就是三十万石,不能多一斗米。” “但本官深感上天好生之德,同生天地之间,饿殍遍地却非天朝所愿。只是想要多买粮食,就需要重新签订国书,重新拟定条款,以前的国书,就要作废了。” 杨寓面色沉重道:“本官也不为难使者,更不会去为难你们大汗,为上苍好生之德,本官据理力争,天朝圣天子殿下,允准可以修改国书,增添三十五万石东察哈台的采购额。” “但圣天子深感,东察哈台之牧民,不服王化,性情残暴,非我同宗,大明的粮食给他人吃,是对先贤祖宗的不敬,不孝。” “为此,本官争了两个办法,若是你们大汗允许天朝派遣学子,建造私塾,社学,府学,进行教书育人。” “并且奉献东察哈台的详细地形图,以作押物,便可获得采额!” 杨寓说罢,在使者迷茫的表情下,拂袖而去,只留下了一句话道:“太始四年,东察哈台采额三十万石,若不答应太始五年,将采额降至二十五万!” 没有人知道,这个东察哈台的使臣,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。 所有人偶读说,大明是礼仪之邦,天朝上国,但华夏族人,是真的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吗?并非如此。 目所能及,马鞭可抵,凡是能耕种的区域,都被他们占领了。 而现在,大明要的不是耕种区域,要的是战略要冲,有了东察哈台,大明在对后世的中亚地区,就可以形成进可攻,退可守,掌握绝对的战争主动权。 但在这个时候,南京城,武府。 “小姐,他又来了。”小蝶站在阁楼的窗户前,看着胡同里的朱允熥,幽声道。 武凝雨道:“让他走吧,再这样下去,成什么样子,而且我也跟他说了,终生不嫁。” 小蝶连忙开口劝阻道:“小姐,您不能意气用事啊,我倒是看这个吴王殿下,很痴情呢,听说赵王朱允熙,汉王朱允熞,都已经娶了正妃。” 只有这个吴王殿下,追求小姐都快五年了,朝廷的第个五年计划都要过去了。 “还有啊,小姐,您要是真的不嫁,老爷会同意嘛,最近我可听人说,老爷一直在外边给您找婆家呢。” 武凝雨趴在桌子上,心情烦闷道:“他找就让他嫁,反正我不嫁。” “小姐,你为什么不嫁啊?你要是嫁给吴王殿下,做了吴王妃,以后的生活,肯定是锦衣玉食,荣华富贵,享用不尽。” “而且民间都传言说,朱家的皇帝怕媳妇,太祖高皇帝便是,还有人说,亲眼看见汉王妃和汉王打仗,把汉王的头发都拽下来一撮。” 小蝶也不知从哪里听得这么多市井传言,真假虽然难辨,但胜在,老百姓吃饱了,喝足了,闲着没事,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议论天家的私生活。 对于朱元璋和方世玉惧内的事情,可谓是传的风风火火,好似他们亲眼所见那般。 而是否惧内,也只有当事人能发言,但方世玉却懒得在这种事情上和老百姓去争执什么,既没必要,还掉价,最重要的是,老百姓都是喜欢学习的。 皇帝就是最好的榜样。 男人嘛,没必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和女人一般计较,大是大非面前,女人也很少会和男人争夺权力。 甚至可以说,方世玉在朱家皇帝惧内的事情上,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以此也算微不可查,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,提高了女性的地位。 武凝雨捂着耳朵道:“我要是嫁过去了,学业荒废了不说,我这一辈子都不能研究医术了。” 说着,武凝雨起身,掀开窗户看着朱允熥道:“你没事总来我家做什么?” 朱允熥被问的一愣愣的,这个堂堂吴王殿下,竟然在面对儿女之事的时候,充分表现了老朱家的传统理念。 正当他要说话时,武凝雨直接关了窗户,小蝶道:“小姐是要潜心专研医术,才不嫁人的?” “你就甭管了,出去,让他走,最好以后别来了。门不当户不对的。”武凝雨让小蝶出去回绝朱允熥。 那知小蝶笑了笑道:“小姐,这天下哪还有人能和天家门当户对的。 快去!”武凝雨拿着抱枕摔在了小蝶的身上。 出了武府,小蝶同朱允熥说了什么,没人知道,但自那以后,朱允熥确实没来过武府,不过每天都会有陌生人,给武府送来各种各样的名贵药材。 甚至连学院要用尸体做实验,苦于找不到标本的时候,都有人慕名送去,要知道,在大明这片土地上,死者尸骨不全,可是大忌。 但就是有人,有能力给送去,至于他用的什么办法,如何得到的这些尸体,便不得而知了。 太始四年十二月十三日。 大明朝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,进行收官仪式,自洪武二十八年开始实施弊政革新。 针对大明境内发展建设,做出指导性的规划方针。 奉天殿。 原本用于举办宴会的大殿,被方世玉更为朝会的地方,北方终究太冷了,而这次大朝会,又定在了年底进行。 北方终究太冷了,而这次大朝会,又定在了年底进行。 层层雪花覆盖在皇宫的红砖瓦砾上,奉天殿外,无数的小太监,全年无休的进行着铲雪作业。 大殿内,燃烧着三十个火盆,两旁耸立着四十余名大汉将军,文武百官居中,奉天殿大门紧闭。 方世玉披着大袄,从后殿走了进来,卫宏才扯着嗓子喊道:“殿下临,百官拜!” “微臣恭问金安!” 文官以吏部尚书张为首,下列,户部,兵部,刑部,礼部,工部,六部尚书齐至,尚书之后,便是文华殿学士,以内阁首辅杨寓为首,次辅景清,解缙,至于其他八名辅臣大学士。 只有批语权,实际权力低得可怜,也无权参与到年终总结大会中。 依照眼前的排序,文官还是以六部尚书为首,六部又以吏部,兵部权力最广,而内阁虽在品秩上弱了六部尚书,但他们却有权力协调六部。 甚至可以驳回六部的公文政策。 当然,这也是方世玉为了防范内阁权大的举措,若是内阁权重,新君无法控制,便可以越过内阁,直接通过六部施政,甚至废除内阁辅臣。 吏部尚书的权力也是极大,掌管全国官员升迁调遣任免,类似于后世的人事部,组织部。 吏部尚书若是吹胡子,也可以盖过内阁的权力。 至于武将一方,则是以勋贵为主。 魏国公徐辉祖,开国公常升,梁国公蓝玉,及魏国公邓铭,其后一众侯爵,勋贵的人数明显要超过了文官。 “安!”方世玉将大袄铺在膝盖上,在他的脚下,便有一个无烟的木炭盆,搓了搓手,见众臣起身,方世玉道。北方的天是越来越冷了 “别耽误时间,有什么赶紧说。” 奉天殿本就极少使用,方世玉常年蜗居后宫,处理政务,也大多在文华殿决事,军事在武英殿,这种大朝会,只有每年年底才会举行一次。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道:“吏部统计,全国郡县一千零五十三县,除云南,乌斯藏都司,剩郡县九百八十三县。” “五年计划中,经济发展,已有三百县达到一等县的标准,其中有一百二十一县,以远超一等县标准,甚至可直追中等府的税额。” “另有四百县达到中等县城标准,设施齐全,经济发展迅速,各地县官均已按朝廷指标,严格督促完成。” “余下近三百县,尚处于下等县,甚至其中有一百二十五县,未达到下等县的标准。” 张躬身作揖,率先开口道。 按照惯例,七军都督府这边,不打仗的话,是没什么要总结的,为了节省时间,能不在朝会上说的,就回去再说。 而文官治理内政,统筹整个大明的经济发展,民生发展,自然要汇报的事情就多了些扎。 方世玉搓着手道:“这其中一百二十一县超过了中等府的两万万贯宝钞,都聚集在江南地区吧。” “江南土壤肥沃,交通便利,水运发达,朝廷政策扶持,发展的自然是快些,但朝廷也应该转转性了,不能只盯着江南发展。” “西平侯在云南搞的就很好,营建制造局,采铜挖矿,云南的发展,都是有目共睹的,西平侯能发展好云南,为什么朝廷连北方都发展不好?” “难道是北方的道路阻塞,比云南还难吗?”方世玉目光坚毅,在来之前,他早就得到各项数据的汇总了。 百二十一县,八十九县在江南,南京,苏州,杭州,温州等地,七县在关中,四县在湖广,十一县在川蜀,五县在山东,三县在山西,只有一县在黄河以北的直隶地区。 而这个直隶地区的县,还是特么的直沽口,后世的天津,哪里靠近大海,朝廷走海运必走哪里,海外商贾来朝贡贸易,这才激发了当地的市舶司收取了大量船帆税。 “南北经济发展过于两极化,北方经济凋敝,虽然不是天两天的事情,但既然我朝收复数百年失地,就应该为这片土地上的黎庶创造更繁荣的环境。 “北境腥膻四百年余,南方经贸繁荣,海运便利,尤甚北境千百万倍,下一个五年计划,着重发展北境。” 方世玉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,出现的一县赋税可敌中等府的事情,自然是满意的,这数据表明,大明内部经济发展的尤为迅速。 南方经济体系更是非常坚韧,地主转行经商,南方本就水运繁荣,朝廷又在广州卫,苏州府,放开了海禁政策。 建立市舶司,允准民间可以出海贸易。 当然,税收也是极高的,大明境内商贾出海,七税海外贡国暂且还未放开同民间的自主采买。 也就是说,大明境内的商贾,可以通过正规合法的途径,出海经商,同其他国家,势力。藩王,进行贸易。 但其他藩王若是想要买大宗货物,只能来大明中央朝廷进行朝贡,而买与卖都掌握在朝廷手中。 他们要不在海岛上窝着,要不就来中央朝贡,争取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 商贾能将什么送到海外? 市舶司的记录,出海最多的货物,瓷器,丝绸,茶叶三项,瓷器丝绸七税一,茶叶三税一。 饶是如此恐怖的横征暴敛,依然有无数的商贾从市舶司获得纳税证明,前往海外经商,朝廷将藩王送到海外。 海外不产茶叶,让藩王们去喝咖啡?甭说笑了,这个时代,茶叶才是天下人追逐的东西,咖啡是什么? 第(2/3)页